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中国最强技术打造水下猎手:能发现6公里外潜艇

类别:军事科技 日期:2017-9-21 19:35:25 人气: 来源: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8月22日报道称,中国科学院取得一项突破性进展——即一种用于测量的量子装置所实现的重大性能提升。

  磁力仪自二战以来就被用于探测潜艇。它们之所以有这种能力,是因为能够测量地球的异常——比如一块巨大的金属所导致的异常。

  但是,当今的装置只能探测到距离相当近的潜艇,因此往往是在潜艇被声呐系统发现后,才用这种装置进行追踪。

  如果你有一台基于超导量子仪(squid)的磁力仪,那么你就能扩大探测范围。超导磁力仪是极其的,但它们的前途仅限于实验室。在真实世界中,它们很快就会被背景噪音打败,哪怕是像遥远的太阳风暴所导致的地球变化那样微小的变化也应付不了。

  鉴于灵敏程度如此之高,你可以打消把这种传感器装在飞机上的想法了。美国海军已经放弃超导磁力仪方面的研究,以便追求灵敏度不那么高、但更加成熟的技术。

  由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制造的新型磁力仪使用的不是一台squid、而是squid阵列。他们的思是,通过比较各台仪器的读数,研究人员就能抵消运动所导致的额外人为信号。研究磁传感器的帝国理工学院的戴维·卡普林说,这“将与一种反潜战装置有关”。

  该项研究指向一种机载装置,它可以从数公里以外、而不是仅仅数百米以外探测到潜艇。这对北约潜艇而言将是灾难性的。经过训练,它们可以比以往更安静地游弋,利用的智能技术可以使它们免于被听到或是被声呐发现。但是它们的特征要难以清除得多。

  中在不久以后就拥有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潜艇探测器吗?目前还没有国家的海军拥有squid探测器。

  研究人员估计,一部这种类型的squid磁力仪可以在6公里开外的地方就发现一艘潜艇,而卡普林说,如果消音做得更好的话,探测范围还要比这大得多。

  并非所有人都相信中国的磁力仪已经做好部署准备了。的研究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凯茜·福利说,把squid变为潜艇猎手还面临若干难题,比如处理背景磁噪声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人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不过她说中国的进展速度意味着他们很可能会首先成功。

  squid仅是中国过去几年升级其反潜能力的若干手段之一。“水下长城”(由一系列浸没式传感器、浮标和无人潜艇组成)已经接近部署完成。这一项目将帮助中国扩大近海范围。

  6月21日,中国科学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是一种测量的量子装置,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可能有助于中国某水下海域。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磁力仪可以用来测量地球的异常,磁力仪被用来侦察潜艇。但是如今这种设备只能在相当短的距离内检测潜艇,反潜主要还是依靠声纳系统来探测。如果改用基于超导量子装置(squid)的磁力仪,探测范围会大大增加。这种超导磁力仪常的,目前应用还仅限于实验室。在现实中,由于太阳风暴引起的地球的变化,它们被背景噪音迅速干扰。因此鉴于这种灵敏度水平,暂时还无法在反潜飞机上安装这种传感器。美国海军为此也放弃了超导磁力仪的研究工作,追求较不但成熟的技术。

  中国科学家所创建的新型磁力仪不仅使用了这种超导量子装置,而且使用数量众多。中过科学家根据研究认为,可以消除它在活动中产生的一些额外的人为因素。伦敦帝国学院的大卫·卡普林表示,这将与“反潜战装置有关”。他曾研究过这种磁力传感器。

  中国科学家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消息,这种新型磁力传感器可以从几公里远而不是几百米远的地方,探测对方的潜艇活动。这对北约潜艇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北约潜艇一直在反声呐方面下功夫,已经做的越来越安静,防止它们在声纳上被听到或发现。然而这些潜艇身上的磁性信号却难以消除。

  中国能否界上很快应用这种最的潜艇探测器?目前海军还没有听说在研制这种带有超导量子装置的探测器。研究人员估计,这种带有squid的磁力仪可以检测距离6公里外的潜艇,而卡普林表示,噪声后,这种探测效果可能会更远。

  然而,也有专家提出质疑声音,不相信中国的这种磁力仪已经准备好部署。研究机构“联邦科工组织”(csiro)的研究员凯西·福利表示,将这种超导量子装置成反潜装置有几方面的困难,例如处理背景噪声,还没有人解决了所有这些问题,不过她承认,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度意味着可能会很快搞出它来。

  南海日趋平静之际,有突然爆出中国用了一款量子探测器可高效探测潜艇,这使得中国对南海水上和水下控制能力大大增强。

  《新科学人》8月22日报道称,中国科学院6月份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为他们对一款量子潜艇探测器进行了重大的升级。该款量子潜艇探测器能够测量并掌握海底。

  但是当记者指出改款量子潜艇探测器具有军事潜力,因为它能够帮助中国整个南海时,中国关于该量子潜艇探测器的信息突然销声匿迹了。

  来自《南华早报》的一名姓陈的记者称:中国迅速撤下该信息让我感到惊讶。数年来,我一直报道中国的科技信息。中国这种行为,却十分罕见。

  中国一直渴望改变在海中的交战规则,在2017年早些时候,中国曾经在一条新的法律中要求,任何进入中国领海的他国潜艇都必须得到中国的许可,并且需要浮出水面亮明国旗。

  另据8月21日报道称,中国输掉菲律宾发起的南海仲裁案一年之后,中国反而以真正的胜利者的身份出现了。菲律宾在杜特尔特(rodrigoduterte)的领导下,对南海仲裁案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前段时间的朱日和大阅兵让国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中力的强大,随着最近几年来解放军技术装备的显着进步,不少人都认为解放军已经天下无敌了,但目前中队的很多装备还停留在从仿制到自研的转换阶段,很多新武器的装备比例还很低。而且目前解放军的装备体系还存在重大不足,比如说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就是目前最大的短板,战略核潜艇还处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战略轰炸机只能依靠各种轰6改进型号来支撑。

  正因为如此中国曾在苏联解体后通过各种渠道采购战略轰炸机,但对于战略武器极其保守的俄罗斯宁可报废大批供养不起的轰炸机,也不向中国出售。不仅是轰炸机,俄罗斯手头还有很多装备都值得中国购买和借鉴,那么俄罗斯手头还有多少好东西呢?

  对于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而言,的大洋上空是未来最重要的战场,因此战机的续航力和滞空时间非常重要。2009年签署了购买伊尔78大型加油机的合同,但由于飞机制造厂倒闭,俄罗斯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国支付工厂搬迁费,导致交易告吹。而且此后俄罗斯在也没有向中国出售过空中加油机,最终中国通过乌克兰买到了伊尔78加油机。随着未来运20的大量服役,中国最终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大型加油机不足的短板。

  中国如今在战略核潜艇方面不仅落后于美俄这样的一流大国,连英法这样的中等强国都不如。美国的俄亥俄级对我们来说是痴心妄想,但如果能引进诸如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对我国的战略核打击能力也是极大帮助。而且苏联时期建造的那些具备极限性能的核潜艇,对我们的也依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俄罗斯宁可把核潜艇租借给印度,让印度有机会接触核心技术,也不给中国透半点风。

  上世纪70年代,苏联研制成功了性能先进的图-22m逆火轰炸机。在冷战时期,这种能够携带十几吨弹药的超音速轰炸机,一度对美国航母构成极大。时至今日,图-22m依然是俄罗斯空军战略核打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比中国空军的轰6k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另一种起飞重量超过200吨,载弹量40吨的图-160轰炸机,是当今唯一能飞过2倍音速的战略轰炸机。

  苏联解体时,中国曾多次试图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引进图-160,但对于这种镇国重器,俄罗斯不仅自己不卖,而且通过各种手段乌克兰向中国出售,宁可让这些飞机在北约的切割机下变为一堆废铁,也不愿意让中国得到,最终我们只能用轰六这种仿制上世纪60年代苏联图-16轰炸机的老飞机来支撑。

  【墨者善狩军情解析796期】据报道,俄罗斯日前发布公告称,在今年举行的坦克两项比赛中。俄罗斯队以1小时30分43秒的成绩得到第一、哈萨克斯坦队则以1小时45分41秒的成绩占据第二、中国队以1小时46分钟50秒的成绩夺得第三、白俄罗斯队以1小时48分钟40秒的成绩居于第四。

  今年中国参加比赛的坦克依然与之前一样,都是96b型坦克参加比赛,这款坦克与印度的t-90s和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以及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一起竞争最后的冠军。

  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派遣的96b坦克性能是最先进的。从机动性,火炮,穿甲能力和防护上,96b坦克都远远强于俄罗斯的t72b3坦克和印度的t90s坦克。根据人士表示,96b型主战坦克是96系列坦克家族中最强大的改进型号,是一种真正的先进第三代主战坦克,未来将全面取代越来越力不从心的59系列和69系列主战坦克。

  根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文章的预测,目前解放军拥有超过7000辆各种型号坦克,其中包括至少2000辆96系列主战坦克,此外还有将近一千辆的99系列主战坦克。在未来,96b型坦克将取代剩余的4000辆老旧的59和69式坦克。

  毫无疑问,目前解放军现役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依然是99系列主战坦克,这款坦克的强大火力和优秀的性能让俄罗斯记忆深刻。在之前举行“联合-2015”军事演习中,99a式主战坦克在演习场上的表现彻底震撼了俄罗斯军方,其功率以及性全面超越俄军现役所有的坦克,因此,在其后举行的坦克两项比赛中,俄罗斯中国的99式坦克家族参加,以确保自己坦克能在比赛中拿下第一名。

  推荐:

  

关键词:终极军事帝国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科技创新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