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航空科技 > 正文

中国航天又有大动作 这次要去人类从未踏足过的地方

类别:航空科技 日期:2016-6-10 23:10:43 人气: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6-10 14:07:00

  更多关于中国航天又有大动作, 这次要去人类从未踏足过的地方的最新消息以及中国航天又有大动作, 这次要去人类从未踏足过的地方最新新闻事件,请关注娱新网相关频道!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透露,中国计划于2018年5月底或6月初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发射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轨道上,并在约半年后发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

  月球背面成为探测热点

  “我们选择月球背面接近南极的艾特肯盆地着陆,因为这里是国际关注的热点,被科学家认为最有可能出科研的地方。”刘彤杰在近日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对记者说。

  据介绍,月球背面独特的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历史,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探测与研究的难点、热点以及未来规划开展探测的重点。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展对月球背面的着陆与巡视探测越来越受到航天大国的重视。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等都已制定了未来月球背面探测计划,特别是欧洲空间局提出了系统的月球背面探测任务书,并计划于2025年实施该计划的发射任务。

  刘彤杰介绍,由于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登陆,地面测控站无法直接测控着陆过程和月面就位和巡视探测,只能依靠中继星。中继星的传输链通道资源有限,着陆的区域又是靠近南极,那里地形崎岖起伏,变化多样,而且后续的遥科学、遥操作都是通过中继星实施,这使得嫦娥四号比嫦娥三号任务更为复杂。

  嫦娥四号的“行囊”

  去旅行一定要带上相机,去从未被踏足过的月球背面更不必说。

  刘彤杰介绍,嫦娥四号的着陆器上将带有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月球车上将带有全景相机。

  此外,嫦娥四号的月球车还将继承“玉兔”用于探测月球浅表层结构的测月雷达,以及分析月壤元素和矿物类型的红外成像光谱仪。

  针对月球背面如此独特的地方,嫦娥四号还准备在着陆器上携带新研发的一个重要科学载荷:低频射电频谱仪。

  国际合作探索深空

  刘彤杰介绍,嫦娥四号还将开展国际合作,搭载三个以外方为主研制的探测器。

  “这是探月工程在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导下,与国外开展的深度友好合作。可使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共享科学数据,共同开展科学研究,还可以扩大中国航天的影响力,是双赢的合作。”刘彤杰说。

  这三个国际合作的载荷包括将搭载在中继星上的荷兰低频射电频谱仪。它将与位于地球上荷兰境内的LOFAR低频天文阵列等地面天文观测设施联合,首次开展43至46万公里基线的地月空间VLBI射电测量实验,还将与着陆器上中方研制的低频射电频谱仪之间形成测量。

  “中荷低频射电频谱仪有望对来自时代和黎明时期的21厘米氢谱线辐射进行探测,研究在大爆炸后的几千万年到一两亿年间,如何摆脱,点亮了第一颗恒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说。

  中国参与探月

  为激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中国国家航天局于今年年初面向全国大、中学生和科技爱好者,征集创新性突出、科普效果好,可在着陆器、巡视器和中继卫星上用于探测活动、科学实验或技术试验的载荷创意。

  刘彤杰说,这一活动共收到257份,初选了20项,通过网上投票和专家评选,从中评出了3个一等,7个二等和10个三等,预计在9月全国科普日公布。

  在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上可以看到,入围的20项作品中,月球微型循环生态系统、深层土壤温度探测装置、基于月壤的3D打印技术验证以及“月宫八音盒”--月球背面的传声实验设备等作品网络得票较高。

  “评选是根据创意,但最后能否真正上月球还要根据工程可行性,我们力争最终选出一到两个项目带上月球。”刘彤杰说。

  更多看点

  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

  今年年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我国空间站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将于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

  为实现任务目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研制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货运飞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需要组织实施4次发射飞行任务。

  这位发言人说,按计划将于2016年第三季度,择机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2016年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人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

  争取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今年4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表示,我国将争取在2020年发射探测和着陆巡视的火星探测器,“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一步完成。

  许达哲透露,我国已批准立项了火星探测任务。我国的火星探测器计划在2020年火星探测的最佳窗口时间发射,一步实现对火星的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我们正在严密地制定工程计划,争取在2020年这个窗口发射探测和着陆巡视的火星探测器。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因为现在能够在火星上着陆巡视成功的有美国,着陆的有俄罗斯,我们要能够一步到位,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他还透露,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阶段的立项也批复了。“这个阶段我们有着十分繁重的航天工程研制任务。”

  对于中国航天未来规划,许达哲表示,2020年左右,完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高分观测等现有重大专项。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空间信息应用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发展。2030年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2020年前将建成高分卫星系统

  2006年,中国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也是当年部署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作为中国正着手研发的新一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许达哲表示,2020年前这个系统就正式建成。

  高分卫星系统主要为遥感类新型卫星,具有高分辨率、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等特点,目前最高遥感分辨率优于1米。高分四号卫星于2015年12月发射,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星下点分辨率为可见光50m、红外400m高分卫星主要应用领域为减灾防灾、国土普查、资源调查、城市建设等20多个部门和领域,同时在国内20多个省市建立高分数据区域中心,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目前,高分卫星和其他国产卫星结合替代国外卫星数据,已使中国卫星数据自给率达80%。

  中国在轨卫星已达150颗

  中国卫星数量不少,那么卫星应用的效益如何?航天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又给我们普通人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许达哲表示,目前中国在轨卫星近150颗,有一定的数量规模,已在国家20多个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信、卫星气象预报、卫星已经融入生活,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航天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产业领域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卫星应用产业将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发挥重要作用,加快形成“互联网+空间信息产业”新业态。

  中国总体上跨入航天大国行列

  谈到目前的中国航天的技术水平,许达哲表示,虽然我国的深空探测还只是刚刚起步,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已经跨入航天大国行列。未来我国将利用15-20年时间,全面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协调同步发展,力争早日迈进航天强国。

  许达哲表示,目前,中国空间技术能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成功实现航天器地外月球软着陆,掌握载人航天各项关键技术,北斗卫星系统向全球组网迈进,遥感卫星分辨率进入亚米级时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发射226次,成功率超过96%。

  原标题:中国航天又有大动作, 这次要去人类从未踏足过的地方

  本文相关信息均来自网友,仅代表作者或者企业个人意见,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或个人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性由发布企业或者个人用户负责。娱新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

关键词:中国航空科技
0
0
0
0
0
0
0
0
上一篇:天涯人游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科技创新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